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商议  (第2/2页)
。    “…”于敏中是领班军机大臣,又是军机处资格最老,年纪最长的一位,和珅跟王杰两人当然不能不卖他的面子,见到这位老先生突然发怒,两人只好各自瞪了一眼,各自坐回座位上生闷气去。    “于中堂,于中堂!”    气氛很沉闷。在场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但无一不觉得何贵这份状子十分地棘手,而这中间最为棘手的,就是乾隆如果知道了这件事,会有什么反应。…没错。皇帝是这世上的老大,所有的官员都是皇帝的手下。可是,皇帝并非全知全能,也有血有rou,也是人!在场的诸人都是乾隆的近臣,对乾隆这位一向自诩“圣明”的天子都算十分了解。可是,也正因为了解,他们才不敢确定乾隆可能的反应。乾隆这人,自小便十分聪明,又一直高高在上,所以,惟我独尊!容不得任何人任何形式的冒犯!但是,有时候,偏偏这位皇帝又喜欢装出一副心胸开阔的样子来,对某些冒犯了他的人或者是事宽大处理,甚至于不处理!以此博得民声!    不得不说,乾隆一向以来的表现都是十分不错的。“乾隆盛世”的念头到如今也是深入人心,人人都说他是位圣明天子!可是,只有真正的近臣,才知道这位乾隆爷的烂毛病有多少。    好色就不说了,皇帝嘛,多弄几个女人也是正常,说起来,身为男人,大家伙倒还蛮佩服这位皇帝的能耐的,毕竟,都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精力还如此强健,不服都不行。不过,乾隆的优点实在是太少,其中最招人烦的就是他的诗!本来嘛,写得不好,你就少写,或者干脆就别写呗!可这位皇帝爷不仅不知道收敛,还因为自身的“诗才高绝”而沾沾自喜,没事儿就要来上那么一两首,正所谓:    每逢佳节要作诗,    感慨年华要作诗,    回忆祖德要作诗,    治国经验要作诗,    嘉奖臣将要作诗,    传来捷报要作诗,    斥责腐败要作诗,    阐发哲理要作诗,    崇敬圣贤要作诗,    刮风下雨要作诗,    祭天祭地要作诗,    农业丰歉要作诗,    描写耕织要作诗,    兴修水利要作诗,    自然灾害要作诗,    问候长辈要作诗,    生死离别要作诗,    读书有得要作诗,    赏画有获要作诗,    书法有感要作诗,    巡视归来要作诗,    送别老臣要作诗,    狩猎回来要作诗,    寻访名胜要作诗,    游历山水要作诗,    观赏花鸟要作诗,    怀念往事要作诗,    夏日避暑要作诗,    设宴款待要作诗,    挥毫泼墨要作诗,等等。(大家原谅,对乾隆的"诗才",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啊。)    …    总之,事无巨细,有感即诗。喜怒哀乐,挥笔即诗。平均下来,一年得六百多首!这哪是诗人?超人才是!也不知道一个大老爷们儿,整天哪来那么多愁善感!最倒霉的,就是这位爷有时候吟诗吟出一半儿,下面接不上来,他们这些近臣还得帮衬着,免得让皇帝出丑,累啊!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写诗写多了,这位乾隆爷的喜怒一直让人无法摸透。说不定,刚刚还跟你笑呵呵的,一转眼却又会把你骂个狗血淋头。所以,四名军机大臣都有些犹豫何贵的这份状纸该怎么处理。挨骂倒是小事,可万一惹出什么大麻烦来呢?    “于中堂,于中堂!”    屋里的人都在沉思,没有反应,直到外面的人闯进了军机处,大家才发现又有人来了。    “德福?”阿桂首先认出了来人,叫道。    “哦,阿中堂!”来人转过头来,朝阿桂见了一礼。    “德大人,您怎么来了?”和珅也认出了来人,刑部尚书德福!    “我怎么来了?当然是因为有事才来啊,”看了一眼和珅,德福又朝在座的做了一个罗圈揖“我来找几位中堂帮我出个主意!…咦,王大人,你们也在?”    “啊,我们也在!”王昶跟王尔烈一齐向德福抱了抱拳,苦笑着应道。    “你们,你们不会也是…?”德福又看了王昶二人一眼,突然众袖口里抽出一个信封拿在手里扬了扬,惊道。    “你也有?”王昶跟王尔烈同时惊叫,又同时暗叫倒霉!早知道,还不如真就像和珅说的似的,把那份状纸扔茅坑里算了,反正早晚有人会把那东西拿来,自己何苦来哉要自找苦吃。    …    “诸位,怎么办?‘神州自古有仁义,大清岂会无青天?’这话说得重呀!一个处理不好,咱们大家可都别想落好儿…”于敏中看了看众人的反应,又苦笑着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