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庄花开锦绣卫粉红票48  (第1/2页)
    第六十二章 庄浪卫(粉红票480加    哥哥竟然亲自来接母亲…    傅庭筠急得团团转:“我母亲病得很重吗?”    金元宝犹豫了片刻,道:“令堂去京都之前,傅家的姻亲都曾送去程仪,我也曾到那些姻亲家里打听,议论令堂病情的很少,议论傅家九小姐之死的…倒是很多。”    也就是说,母亲去京都,完全是为了避开那些闲言碎语。    傅庭筠呆立当场,慢慢垂下头,眼眶湿润,强忍着才没有落下泪来。    全都是因为她…要不是她,母亲又怎么会被人指指点点…    赵凌却皱了皱眉,道:“渭南的事还没有传到傅家吗?”    “我到华阴的时候,傅家才刚得到消息。”金元宝道“那个时候傅夫人已经离开了华阴。”又道“傅家大老爷和五老爷一起离开的。如今傅家管事的是二老爷,二老爷已派人去渭南帮着处理丧事,赶去京都报丧。”    母亲不知道舅舅的事,所以走的时候才没有给她留下什么音信…母亲肯定以为她已平安地到达了舅舅家…待这边的消息传过去,舅舅去世,她又下落不明…    傅庭筠不敢继续往下想。    赵凌轻轻地叹了口气,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金元宝:“你有什么打算?”    刚才在厅堂,大家已经七嘴八舌地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讲给了金元宝听。    金元宝沉吟道:“我想跟在九爷的身边。”    言下之意,如果不能和赵凌在一起,他不想投军。    赵凌点了点头。    如果他连这点都做不到,只能说明陌毅等人根本没有将他放在眼中,他以后就算是去了军营。恐怕前途也艰难。    “那就这样好了。”他道“你赶路也累了,先下去梳洗一番,等会我们好好喝两盅。”    金元宝知道赵凌还有话对傅庭筠说,恭敬地行礼,退了下去。    杨玉成一直在书房外的天井里等着,见他出来立刻迎了上去:“九爷怎么说?”    杨柳巷的宅子里多是跟了赵凌好几年的人。自然知道他的规矩。见他进了书房。都远远地避开了,此时书房门前只有杨玉成和金元宝。    两人朝前走了几步,确定不会听到书房里的谈话。这才停下脚步。    金元宝先把华阴的事说了,然后道:“九爷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去投军,我说,如果能和九爷一起。我就去,如果不能在一起…”    他没再往下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杨玉成不由急起来:“你怎么这样?九爷现在也是身不由己,他当然想我们都在一起…”    “我知道!”金元宝作了个“不要再说”的手势,打断了他的话“这些事。我自有打算。”    杨玉成默然。    金元宝和他们不一样,他们都出身农家,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才跟着九爷去贩私盐的。金元宝的父亲是秀才,他也曾读过四书五经。从前在一家大户人家做账房,后来因为那家的嫡子和庶子争家产被牵连进去蹲了大狱,又机缘巧合结识了九爷,佩服九爷为人仗义有谋略,这才跟了九爷的。平时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可他的谈吐、习性和他们都不一样,他们想和他亲近也亲近不起来。他虽然看上去沉默寡言,可要说起话来,却如张仪重生,谁也说不过他。他又有主见,拿定了主意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往日都不觉得怎样,但此时正是九爷为难的时候,杨玉成想想都觉得意难平,忍不住低声道:“要不是傅小姐猜对了,我还以为你跑了呢!”    金元宝知道,他们总觉得他有些故作高深,他也不想这样。可有时候他说来说去他们也不明白,偶尔还会觉得他杞人忧天很可笑,久而久之,他也不想多说了。反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听见杨玉成的嘀咕,他不禁愕然:“你说什么?”    杨玉成心里正不舒服着,见金元宝露出惊讶之色,在心里腹诽:你不是自诩算无遗漏,整日做出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吗?今日我就叫你大吃一惊好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露出灿烂如夏日般的笑容:“你不是去了华阴吗?大家心里都有些不舒服,傅姑娘却说,你是算着九爷的计策没什么胜算,不想九爷遗憾,所以才去华阴送信,然后准备回来帮我们收尸的…”    “你说什么?”金元宝神色大变,望着杨玉成的目光惊疑不定。    杨玉成不免有些得意,添油加醋地道:“傅姑娘把你算得死死的。她说,你要学程婴。”这是他了《赵氏孤儿》的戏文才知道的“还说,忍辱负重地活着比慷慨激昂地死更不容易。”    金元宝扭头朝书房望去,看上去好像有点高兴,又好像有点伤心,表情很是怪异,站在那里久久未语。    ※※※※※    书房里,赵凌正和傅庭筠说话:“你也要不过于担心。令堂既然身体无恙,那就什么都好说。我这两天就寻个稳妥人赶去京都,给令堂带个信去。你暂且安安心心地住在这里。等去京都的人回来,我们再做打算。”    也只能这样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