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总统特权  (第2/2页)
   如果表决结果的悬殊不是很大,肯定有议员提出重新计票,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对投票表决进行统计与审核。    直到晚上九点,席存瑞才收到国民议会的表决结果。    一个让他非常失望的结果。    国民议会中,有三百四十七名议员对出兵危地马拉的议案投了否决票,但是有三百五十三名议员投了赞成票。    结果就是,该议案获得了国民议会的支持。    摆在席存瑞面前的选择只有连改革,一是在议案上签字,让议案变成法案,二是动用总统的否决权,让议案无效。    如果选择前者,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选择后者的话,席存瑞将面对更多的考验。首先就是,国民议会有权重新对遭到总统否决的议案进行表决。当然,总统有权连续三次使用否决权。问题是,在连续动用三次否决权之后,如果国民议会依然坚持通过遭到否决的议案,就将自动启动弹劾程序,而且对议案的最终表决,就是对总统的信任表决。按照中国的法律,只要国民议会坚持原有的表决,总统就将遭到弹劾。    席存瑞非常清楚,如果他选择后者,遭到弹劾的可能性非常大。    显然,于己于国,席存瑞都不想遭到弹劾。原因就是,在他被弹劾之后,不会立即进行大选,按照法律规定,将由副总统接替。当初,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团结党内的军方势力,席存瑞选择的搭档是一位退役将领。这就意味着,即便他牺牲一切,依然不可能改变最终的结局。    正是如此,席存瑞不可能牺牲一切。    当然,这并不表示席存瑞不能动用总统的否决权。    十一月七日,席存瑞驳回了国民议会的决议,动用总统否决权,要求国民议会对议案进行修改与再次表决。    此举,只为他争取到了半个月的时间。    可惜的是,安理会没有能够在这半个月内做出对中国有利的决议,与希腊、土耳其的双边谈判并没取得进展。    十一月十五日,国民议会再次发起表决。    虽然议案做了修改,比如把出兵的目的由在危地马拉建立迷n zhǔ政权,改成了终止人道主义灾难,但是最核心的东西并没改变,即中国仍然得采取军事行动,而且行动范围是整个危地马拉。    这次,席存瑞依然动用了总统的否决权。    只是,这也是他最后的努力了。    如果他第三次动用否决权,国民议会将自动发起弹劾案,而任何人都不相信席存瑞能够得到信任。    所幸的是,席存瑞做的努力,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回报。    这就是,国民议会再次进行表决之前,议案的内容做了决定性的改变,即把军事行动的范围缩小到了危地马拉局部地区,即把危地马拉北部的佩腾省排除在外,军事行动的最终目的是夺取危地马拉城,组建迷n zhǔ政权。    十二月六日,获得表决通过的议案送到了席存瑞手上。    这次,席存瑞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当天下午,他离开了总统府,在一名秘书与两名警卫的陪同下,去了密云的军队高级疗养院。    当然,这不是什么秘密。    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人都相信席存瑞不会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冒险,而且这样的冒险毫无价值。    说白了,如果席存瑞不把自己当一回事,他也将变得无足轻重。    这个时候,席存瑞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时,中国的所有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都提到了一点,即席存瑞通过第三次否决议案启动了弹劾总统的程序之后,副总统接任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副总统会不会继续否决议案。    在社论中,各大新闻媒体都认为,席存瑞第三次动用总统否决权,无异于自掘坟墓。    更重要的是,有着强烈军方背景,而且在对外态度上一向强硬的副总统,绝对不是席存瑞那样的政治家。    也就是说,席存瑞即便不顾自身利益,也不过是让国民议会在年底进行第四次表决。    席存瑞的自我牺牲,无外乎让战争到来的时间延迟了半个月。    这有什么价值?    可以说,即便是真正的和平主义者也相信,席存瑞为这半个月所做的牺牲,根本是得不偿失。    要知道,这要席存瑞还是总统,他就有影响力,能够制约军事行动。    相反,如果由信奉强硬政策的副总统接手,那么军事行动的规模与范围都将超越中国当局的控制能力。    显然,一场失控的军事行动要比有限的军事行动糟糕一百倍。    只要席存瑞还有一丝理智,就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