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六节现重生之穷济天下说 (第3/4页)
讳、施展所能、不离不弃、博爱宽容’的门风,而且我老实的告诉你们,这概括出来的十六个字从没有出现在天下集团的任何一面墙壁上,完全是我今天临时性的总结。那么如果有人对自己的发展感到迷惑,觉得看不见前方的道路,我想您可以先思考一下,在自己的公司里有没有大家都默认的潜规则,而这种规则如果精炼成一个词语的话,它是贬义还是褒义?” 底下的家伙们更加的不爽了,这哪是论坛,分明是来给我们上课的!就算你很有成就,可也不能如此小觑天下英雄吧? 主持人见势不妙,急忙接口转换气氛:“我想您的个人魅力实在是太过耀眼了,以至于您的员工在看待您的时候不是在看一个老板,而是在看一个偶像,一个从各方面都值得让人追捧的明星。要不是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恐怕也早就跑到天下集团去打工了。” 我明白他的苦心,但是我不仅要让这些人难堪,我这么做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我不是在炫耀自己的成就,而是想提醒大家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企业无论它的专业方向是什么,但首先都是由人来组成的,那么既然是用人来运转,保持员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就是企业家最应当考虑的问题。这几天我听很多老板都侃侃而谈下世纪的经济形式,他们的分析也都有其精彩的部分,但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也是很多人更本没有想过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这种结构之下还能为我们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而这种空间又是靠什么支撑的?” “我这里有这么一组统计数据…”说着我敲击键盘调出了一个图表:“我国出口在本世纪末迅猛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gdp大幅度的攀升,许多沿海省份的生活水平直逼中等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的出口附加值在全球排名中却惨不忍睹,如果刨除我的天下集团,那么中国人在同时期赚到的钱只是欧美企业的一个零头。这还不算你们互相拆台压价的损失。那么这么少的利润又是怎样支撑中国经济增张,让诸位能跻身富翁行列的呢?答案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吃苦耐劳的农民工大军,同时他们也是对自己合法权益最不懂得争取的一群人,以至于就是个非洲的工人都比他们善于使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一个个数值显示在身后的大屏幕上,直观的让不懂经济的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主持人见我没有停下的意思,同时也对这组数据相当感兴趣,便扭过身躯盯着后面的屏幕。我见他的姿势太不舒服了,便扭动了一下屏幕好让他直接观看,可这一扭不要紧,又让很多人惊叹了一把。因为此时的电脑并没有移动,键盘依旧是正面对着我,可屏幕却匪夷所思的发生了横向偏转,等摄像师给了一个近景镜头他们才发现,这款笔记本的不凡之处还在于屏幕可随便转向任何一个方向的单轴设计。 “一开始你就问我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第二的富人,那么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实际的出口附加值,是这个平均数值的二至三倍!” 我这话一脱口,终于让那些稳如泰山的企业家们有些坐不住了,就是现在屏幕上的平均值都不是他们所能企及的,因为这是被我的利润拉高的数据,所以显得中国出口业还不是太悲哀,而天下集团真正的盈利情况是比别的企业高出至少四五十倍!这究竟是什么概念?难怪外国人怀疑我这个世界第二名是掺了水的。沿海省份的工厂每赚回一美元的出口利润,就意味着天下集团赚回了五六十美元的外汇,有这种底气坐在那里,用教育的口wěn说话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现在,我想让诸位认真的来回答我,假设有一天,每年春节后涌向发达地区的,那庞大的任劳任怨的民工大潮突然之间消失不见了,有谁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不会受到影响?假设有一天,一直榨取你们血汗的外国中间商突然不再追加订单了,你们又有谁能自信的告诉我自己照样卖货?” 我的这两个假设让台下彻底的混乱了,如果是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在台上提出这种假设,哪怕他还是某知名的经济学家,恐怕都不会引发这种混乱的局面,但提出这种假设的人是我,是一个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撒旦的人,我的预言没有一件事是合理的,却都不幸的被我一一言中,就连做事周密搅得世界金融血雨腥风的索罗斯都被我整得大败亏输,外国的金融学家早就做过计算,当时在香港混战的资金超过大陆外汇储备的一半,至今他们都没弄明白我是怎么一边抗灾一边和金融大鳄rou搏的。所以世界上公认一个真理,那就是只要王风提出了假设,那么不论你相信与否都要强迫自己去思考这其中的可能性。 主持人也对我的说法感到震惊:“我们是人口第一大国,怎么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呢?” 他提出了疑问,台下瞬间就安静了下来,这也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我再次调出一组数据:“看看我们这些年的出生率吧,由于生活质量客观上的得到了提高,导致我国老龄化进程发展极快,这些年虽然靠农村剩余人口来填补城市劳动力缺口,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实质上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出生率正逐步下降,况且由于育儿花费逐年提高,年轻人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结婚生子以不再是三十岁以下人口的首要选择,这必然会导致低端劳动力的进一步短缺,同时工业改造的速度在加快,很多企业对技术工人以及高学历人才的渴求在加大,但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城市劳动力不足,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应聘蓝领工种,农民工又不能胜任新岗位的情况在加剧。随着西部开发的速度逐渐加快,许多低端厂家直接搬迁至内陆,这样一来普通工人不用跑到千里之外也能就业,就更加剧了依旧留在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乏必要的劳动力,那么谁能告诉我这种悲观的预测不会成为现实?” 面对言之凿凿的分析,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这种假设实在太可怕了,这等于是彻底摧毁了东部地区的发展根基。要想留住工人就必须增加福利待遇,可增长的开支有必然要分摊到生产成本当中去,产品价格上涨会使本来就薄的利润空间几乎无钱可赚,难道说熬到了二十一世纪反倒会迎来加工企业的末日吗?或者说搬迁到内陆去支持西部大开发就成为了必然吗? “诸位是有钱人,恐怕现在很多人都在想着怎样转移资产来规避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