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入府  (第2/2页)
,脚步稍却,便落后了皇长子足有半步。    李琼那双丹凤眼中,波光闪动,笑容便更盛了几分,实际上,走在如此雄壮的大将军赵石身边,感受并不太好,手上传来的触觉,都是坚硬如铁的肌rou,身高上的差距,更让他有种被压迫的感觉。    这在皇家之人,尤其是即将登上储位的皇长子殿下来说,必然不会舒服。    大将军赵石这般知情识趣,半步之差,又显出了尊卑之别,让皇长子殿下心中十分之偎贴,更是暗道,都说大将军赵石威风八面,素来威严可畏,从来不曾有圆滑之名传播出来,但今日一见,却觉传闻谬矣。    实际上,他和大将军赵石见过不止一次,只是多数时候,都是远观而已,并未上前说话,听闻自己幼年时,到是被大将军赵石抱过,只是他那会儿年幼,还不记事而已。    唯一让他有点后悔的其实也就在这里,父皇登基之前,与大将军赵石相交甚厚,往来虽不多,但交情实非他人可比。    他那时年轻识浅,身边也没什么得用之人,几个饱读诗书的先生,都不愿他去招惹外间领兵大将,说起大将军赵石来,话语间也多有贬低,也影响了他的判断…    如今想来,那时听到的,皆乃酸腐之言,若是早早能与大将军赵石交通往来,立储之事何至于等到今日?    大将军赵石的一句话,足当旁人前言无语,而且,之后还有不少好处,便如父皇登基,可不就是有了大将军赵石之助?    当然,现在也不算晚,与朝中臣下相交,也比以往便利,到是要好好琢磨一下其中分寸才行。    心里胡思乱想着,嘴上却没停下来,兴致勃勃指点着左右门廊“国公常年在外,就我记得,国公来这里的次数可是屈指可数,如今故地重游,可有感慨?”    赵石这些年和深有城府的人打的交道太多,闻言先要在心里转一圈,不由愣了愣。    打量着左右,有些不经意的回道:“殿下恕罪,有些不记得了,好像臣最后一次来这里,应该是咸宁二年还是咸宁三年的时候吧?”    李琼抚掌笑道:“嗯,我记得,应该是咸宁三年六月间,国公正任羽林中郎将,也在为组建国武监而奔波,那会儿国公来到府中,我还特意命人带着,远远瞧了瞧,如今一晃,已然十余载过去,我今已长成,国公也青春正盛,来日方长,李琼还要国公多多指教呢。”    赵石笑了笑“殿下言重了,赵石一介武夫,殿下又威严如此,身边人才济济,赵石哪敢在殿下面前多言什么?”    这些囫囵话,只要经过些磨练,什么人都能说的圆熟无比,对于皇长子李琼有意无意的招揽,赵石只做不知,一句句套话出口,让人无从下手。    皇长子和赵石说话,旁人也插不进口来,也许在皇长子李琼面前,这些人还能侃侃而谈,但在大将军赵石这里,却全都紧紧闭住了嘴巴。    李琼谈兴不错,言语也很便给,给赵石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位殿下说话,总喜欢加些手势,来加强话语的感染力,这明显不符合皇家礼仪,显得过于轻浮了。    皇室中人,各个都有着城府,他们一身尊贵,几乎天生就有着雍容华贵的气度,说什么话,都是颐指气使,旁人不能不听,他们不是什么演讲家,讲究的也是语出如令。    但李琼…。。赵石不知怎么评价,还是接触的太少,不知这位即将成为太子的人,有着怎样的习性和心理。    不过,注定,李琼给他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其实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赵石对皇室中人的警惕,从来就不曾放松过,对他们也有着天然的抵触和反感,实际上,这几乎是外间领兵大将们的普遍心理。    在外间率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回到京师之中,却要给柔弱的皇室子弟磕头行礼,听着他们那婉转的招揽或是试探,说着那些口不对心的话语,小心翼翼间,应对着这些人物,又怎能不让外间将领生出抵触?    说话间,便来到了府中正厅所在,而厅外已经迎候了一些人。    为首的一个,看到人来,便笑道:“大将军来的何其迟也,吾等在这里可是已经等候多时了,少不得,一会儿大将军要多喝几杯才好…。。”    (完蛋,下个星期又是裸奔,双倍月票啊,看来阿草要输在起跑线上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